無線遠傳的「雲端通訊」時代
通訊工程學系 楊正任 教授
「雲端通訊」讓個人電腦可以調用遠端服務器的運算能量、儲存大量的數據資料在雲端的記憶設備,於是個人電腦變的輕薄短小。由於個人電腦不再倚賴本機的運算能力與儲存容量,它的換機週期將會大幅拉長,功能也會實現在各式各樣的行動裝置。可以預見個人電腦的市場將會逐漸衰退,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將代之而起。二十多年來引領台灣高科技發展的個人電腦產業,榮景將回不去了。微軟與英特爾聯手獨霸的局面將被顛覆,谷歌、蘋果及微軟將開啟三強鼎立、群雄並起的新局面。多元多樣的行動網際網路創意服務將會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網際網路也會從電腦聯網走向電視聯網、人人聯網及物物聯網,而各種整合客製服務的固定終端裝置與行動終端裝置也會有大量的需求,這也將為台灣的資通訊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會。
「雲端通訊」必需建構在完善的寬頻網路電信基礎建設,4G LTE將成為行動寬頻的技術主流。「小細胞基地台」將會用來分擔數據寬頻的流量、解決基地台覆蓋率及住戶抗爭的問題。「智慧天線」的可適性電波束技術將被用來解決「小細胞基地台」間的干擾問題。另外由於70%的無線數據流量都不是在行動中發生,而可提供無線上網的WiFi,其技術成熟且成本低頻寬大,特別是下一代的WiFi可直接以SIM卡自動認證,因此這種電信等級的WiFi將會是最為重要的無線寬頻網路。多種異質通訊網路的混合佈建將是未來行動寬頻電信基礎建設的發展趨勢,對於用戶來說將來的行動裝置會自動選擇最合適的無線寬頻網路來連結。
「雲端通訊」的發展正在蘊釀一場大時代的變革。2006年電信產業界的百年巨擘Acatel-Lucent市值高達330億美金,但到了2013年其市值掉到只剩26億美金,而在中國大陸才創立兩年的「小米科技」因為推出整合服務具特色的小米手機,2012年募資時公司在市場上被認可的價值就高達五十億美金。另外全世界整合軟硬體服務的廠商如蘋果、谷歌及亞馬遜等,其市值屢創新高,反觀傳統的硬體設備商如思科、諾基亞等,其市值卻不斷下滑,北方電信破產了,戴爾電腦準備下市了。這意味著傳統硬體品牌的商業模式式微了,服務品牌的時代來臨了,而全球的產業分工正開始要排山倒海的重組。
製造業服務化的趨勢使得廠商必需要有更強大的研發能力來滿足客戶的要求,因此軟硬體的技術研發與設計能力將更為關鍵。特別是在亞太區域的通訊製造產業對於天線、射頻電路(微波組)、基頻訊號處理、通訊系統及應用軟體(系統組)等研發人才將會供不應求。面對這個大時代的變革,連我們在學校的學習思維都要改變。透過寬頻網際網路提供的公開課程,我們可以親聆國際知名大學重量級大師的線上授課。傳統以科系作為籓籬的大學課程已經無法因應時代的快速變化,多元跨域的「學力」更甚於「學歷」。就業市場國際化、人才競爭全球化,外語能力更顯重要,而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工程技術能力更是未來產業界迫切需要的人才條件。
我們即將要面對的變革就宛若一場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海嘯,它正沖擊著那些百年來屹立不搖的城牆,也正要沖垮那些自以為堅固無比的堡壘。我們只有「變」而且要「深層的蛻變」才能順趨勢、創新機。「雲端通訊」的大海嘯正在摧毀著過去,卻也正在為未來開創新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