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為什麼選擇元智通訊?通訊所博士班四年 劉恩成

通訊所 博士班四年級 劉恩成(大學升博士班)




    在升學的過程中,你研究過你享有的學術資源嗎?就算是在怎麼有名的學校,不合宜的師生比與設備環境,只會讓你在畢業時空有畢業證書,而無相應的能力與知識去面對下一關。元智通訊系的師生數量,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與教授們交流;系內提供的設備也讓各種先進通訊技術能夠有研究的機會;校內的獎學金更讓學生們能夠專心在學習上而無需擔心生活壓力。要是你能避開一窩蜂的紅海競爭,一定能夠在藍海中得到你無可取代的寶藏。

為什麼選擇元智通訊?通訊所101級畢業生林怡欣

通訊所101級畢業生 林怡欣(五年一貫生;一年半即完成碩士學位)
 


    加上念研究所算一算在元智已經待了將近五年半的時間,當初不只是同學,連實驗室的學長也不解為什麼大學成績不算差的我會願意留下來,其實決定念研究所是因為自己想了解產業界是如何運用在大學時期所學的這些工具,但是「我不想考試」,而眼前又有一個研究環境良好,師資不輸國立頂尖大學而且又是自己熟悉了四年的環境,何樂而不為呢?事實上有許多已經到頂尖大學唸書的同學都很羨慕我們能有這樣的學習環境,因此,各位在準備考試的學弟妹們如果不介意就留下來吧!

為什麼選擇元智通訊?通訊所碩二彭擇輝

通訊所碩二 彭擇輝





    各位親愛的學弟妹們大家好,我是彭擇輝,本人目前就讀元智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我當初會選擇就讀元智,是因為我覺得這間學校的環境非常的乾淨且優雅,並且有著多元文化的氣息,且名聲遠勝過很多的國立大學,甚至站上私校龍頭寶座,由於我有朋友就讀元智的關係,到學校找他們玩的時候,時常看到外國人與美麗的校園,也覺得某些大樓非常的高級典雅,接觸元智的學生之後,也感覺元智的學生比較不一樣,比較自主的、對未來比較有想法的同學比例蠻多的,最重要的是非常多數的同學非常的有禮貌且親切,有助於在快樂中學習並認識各式各樣的朋友,所以這種種的條件就是讓我當初放棄他校電機研究所榜首的優渥獎學金,深深吸引我來就讀元智的原因。



為什麼選擇元智通訊?通訊所101級畢業生張慧潔

通訊所101級畢業生 張慧潔
慧潔於本所一年即完成碩士學位,目前在「紐約大學」攻讀電機碩士學位。

 


做研究和大學部修課並不相同,與老師們之間良好的互動是做研究相當重要的環節,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與老師們適時的討論,不僅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新知識,更可以發現平時可能忽略的小細節,這些對於做研究都有相當大的幫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元智通訊所不僅教學資源豐富、師資優良,更重要的是:所上老師除了教學十分用心,更悉心的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適時的予以輔助,亦師亦友,彼此教學相長,這一點,相信許多在學的學弟妹也都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因此,在抉擇該選哪間研究所就讀的時候,我毅然決然的就選擇了元智通訊所。所以,還在徬徨的學弟妹們,選擇元智通訊所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為什麼選擇元智通訊?通訊所碩一洪國舜

通訊所碩一 洪國舜(本系畢業,推甄進入通訊所)

我是通訊所碩一學生,在今年的研究所推甄我選擇了元智通訊所,成績與我差不多的同學幾乎都是往國立大學的方向推甄,他們不免疑惑為什麼我想留在元智就讀,第一個我覺得元智的學習環境非常的自由,讀書壓力不大,再加上優美的校園環境,大大地提升我的學習效率。而我也在大三時跟著老師做專題研究,讓我一窺系上堅強的實驗設備,不論是實驗儀器或是教學資源都不次於其他國立大學,老師的教學及業界上的經驗也非常豐富,使我在這一年當中受益良多,更讓我想繼續留在元智來向老師學習,我也認識許多元智畢業的學長姐,現在於業界都非常有成就,我相信元智的潛力無窮,並決定留在元智繼續學習並接受裝備。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大學生活經驗分享


通訊系  童晟業
 
四年,你可以過得很充實;

四年,你可以過得很逍遙;

四年,你可以準備追夢;

四年,你究竟可以做甚麼?你在大學中想要做甚麼?

 
        初入大學,我相信各位跟我一樣都只是個懵懂書生,新生訓練也只聽到學長姐說的大學必修四學分「人際、社團、學業、愛情」,然而這四個學分對我而言也只是個會隨著時間洪流來改變的價值觀。

「一切從零開始,從平地開始建築屬於自己的夢想別墅。」

        大學學業生涯,因為無知,所以無懼,指考的滑鐵盧記憶猶新,我告訴自己不能再重蹈覆轍,每節上課都坐在第一排或是第二排專心聽講持續到大三下,下課把握時間休息,每天和時間賽跑難免感到疲憊,但是決心的力量,沒有藉口,只有前進,對於上課中的問題,先自己回家翻閱原文書爬文,靠本身的英語能力搭配Google翻譯來理解課本給我的東西,觀念是教授給予的,但是課本的內容是自己掙來的,求學過程是一連串的經驗累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研讀模式,越早發覺就越能控制時間掌握成績。

        求學說不辛苦是騙人的,但是再辛苦也沒有夜衝夜唱夜店來得辛苦,休閒活動有很多種選擇,我喜歡打排球、慢跑、游泳等運動,身體的器官都需要靠睡眠來保養,一旦熬夜隔天的上課效率是非比尋常的差,上課睡覺的後果就是你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彌補沒學到的東西,非常划不來,當然也有很多人會選擇加入社團參與活動學習技能,我比較推薦服務性社團如「衛保義工、生活尖兵、輔導義工、AIESEC」,這幾個社團都是人本為主,我覺得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雖然沒進去過,但是透過朋友描述以及影片陳述,是非常具前瞻性的社團。

        在大學四年內,有很多家長抱怨教授當了太多學生,我想說「考試被當不是教授願意當你,而是你當了你自己」,英文文法裡當掉的英文是主動的Failed而不是被動的Be Failed,不要再抱怨教授的省核制度了,有時間抱怨倒不如直接敲門向教授請益,可以解決問題還可以增加印象分數,何樂不為呢?想想自己為科目付出多少?想想父母親花錢是為了甚麼?學弟妹們好好思考未來你要怎麼做吧!
 

 

 

 

給通訊系學弟妹

                                                                                                                      
通訊系  陳靜慧同學
 
全力以赴每個參與的工作,珍惜生命中不同階段的挑戰,在承擔中享受成長與成就。」堅持著此信念,讓我對課業、生活、做事都抱持著對自己、對他人負責任的態度,盡力做好每件該完成的事。

大一我積極參與學校社團,秉著尊重與關懷的態度照顧社會中需要幫助的小孩與老人們,從中去學習將心比心;大二我選擇到學校附近的補習班打工,教導國小及國中小孩數理,這是個能讓我放鬆的地方,讓大二課業壓力甚大的我,一看到小孩子天真的笑容放鬆了不少;大二暑假,我參加由李穎老師推薦的MIT-YZU科技文化英語體驗營,藉著此營隊,漸漸克服我從前不敢在外國人面前開口說英語的障礙,也大大的提升我們的國際觀,也建議學弟妹如有機會,定要參與此營隊;結束營隊後,我隨即進入實驗室做專題,我認為這是可以提早跨入「通訊」領域的好機會,藉著研究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不要害怕面對挫折,它是重新改造自己的契機

最後,「不管是身處逆境,亦或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要一直鼓勵自己抬頭看著陽光,而不要低頭看著黑暗。」以樂觀正面的態度對生活,讓生命快樂而精采,以此,與大家共勉之。

吳晉州-揚琴全國比賽冠軍心得分享


  
             我是通訊系大三的學生,和許多大學生一樣,學習獨立自我、嘗試新生活,而我還有一樣「稍微」與眾不同的樂趣─演奏揚琴。 

         小時候的因緣際會,我參加了某場揚琴演奏會,揚琴清脆而輕快的音色立刻吸引我,同時,台上表演者的演奏張力讓我感到佩服,也因為這次的際遇,讓我對這項樂器充滿了興趣與學習的慾望。於是在小學3年級時,我開始接觸揚琴,經過老師專業的教導以及無比的熱情,讓我一頭栽進揚琴的世界裡,而且學習速度非常快,讓我自信心大增!因此,我鼓起勇氣報名了比賽,想要了解自己的程度,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成績不如預期。不服輸的我,再次報名了比賽,仍然向隅,同時也已經高中了,學業壓力變大、學琴遇到瓶頸,終於做出了暫時中斷了揚琴之路的決定,專心完成高中升大學的過渡階段。 

         直到上大學之後,我就下定決心要做一件突破自己的事情,我曾聽朋友分享過未來的藍圖,有成績優異、有交各式各樣的朋友、也有爬人生第一座百岳......等,而我想要在當初那受挫的揚琴上取得成長,因為揚琴在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抒發情感、可以獲得平靜、可以和音樂對話。上大學的自主時間較多,於是我選擇參加了國樂社。剛開始,我幾乎每天晚上都跑去社團練琴,但依然卡在之前的瓶頸無法突破。

         一剛開始,我先嘗試了桃園地區大專院校個人組比賽,由於人數少加上指定曲是我學過的曲子,很順利地取得了冠軍,但我知道這樣的實力對全國賽仍有嫌不足,而我當時也只是盲目的練習,並沒有一個心靈上的助力,直到我開始積極參予了社團活動,才有了關鍵性的轉變。很多人都說台風很重要,我將之解讀台風是等同於自信,當我從大量的活動中找到自信後,我的音樂就跟別人不一樣了,接著就像骨牌效應般,取得更多的突破,也漸漸明瞭原來以前自己認為很難的東西,其實是自我設限而已。因此,在全國大賽之前,我每天練琴,但完全不會覺得在苦練,而是充分沉浸在比賽曲子中,且不由自主的想要彈得更好。 

         終於來到全國大賽,高手雲集,但是國樂社同伴、老師給我的鼓勵以及充分的練習,讓我仍然有勇氣完成我的表演。賽後,我思量著中間確實有不少的失誤,甚至比其他選手要來的多,但卻是努力的放著感情完成曲子的表演。當大會宣布冠軍是我的那刻,我不敢置信地走上台接受頒獎,直到回到台下,爸爸媽媽抱著我恭喜我時才意識到這一切是真的,一切的努力有了回報。我看著評語單所有評審皆有志一同的給了我「富有音樂性」的評語。 

        我覺得自己突破的重點除了自己的熱愛與努力以及老師悉心的教導,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參加了國樂社。在社團中,有參與感也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使人想要認真一起練習一起團練;雖然在社團中難免會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但是經過協調與溝通,社團反而變得更有向心力。幾次跟著社團跑活動,也讓我更喜愛自己的樂器了!原來演奏樂器,也能夠將我愛揚琴的這份價值提升,精進自己也分享給周圍的人。也由於對於揚琴的領悟,讓我可以將這份態度應用於其他生活上的挫折,學習找出問題、克服它、正視它。
 
 

大學讀書心得分享


通訊系  林俞均同學
      
        來到了元智就讀通訊系,遇上的第一個課題就是英文。原因無他,因為你拿到的每一本課本都是原文書,寫的每一份考卷題目清一色是英文。當你發現英文已經圍繞在你四周時,就該明白學好英文是為明哲保身之道。

  第二個是學習,自古以來大家都在追尋最有效率或快樂的讀書方式,我認為要快樂的讀書,除非是對此科目非常狂熱,要不然就是在成績上有亮眼表現時才能感受到。若是談效率,平時上課專心聽講、勤作筆記、自己做作業和考古題、不懂得就問同學或老師就是最有效率的讀書方法。看起來雖然很普通,但是真的很有效。或許有人會問有沒有什麼技巧?當然有,最重要的就是老師的上課重點,掌握這一點再多花點時間在讀書上,你也可以有效率的學習。

  第三個是社團,課餘時間參加社團,除了培養興趣,也能學習團隊合作,更進一步者能學習到如何管理社團,或是如何舉辦活動。這些都是課業上無法得到的寶貴經驗,也可能是你大學生涯中最無法忘懷的一段熱血歷程。

  第四個是未來出路,因為自己太衝動,在大三下時就已經拿到畢業學分,這時才發覺畢業就近在眼前,我已經站在分岔路的路口。審視大學期間學到的知識,認為還可以更加充實,所以選擇繼續就讀研究所。考慮了環境、師資和設備一些因素後,元智成了我的第一志願。或許會有人說,第一志願應該要是國立某大!可是我認為第一志願指是自己最想就讀的學校。如果你已經決定你的第一志願,很好!去選擇要推甄或是考試,並主動去詢問師長或學長姐的意見或經驗去規劃接下來的時間。如果尚未確定未來出路,先保持好成績,再慢慢去尋找方向,總會一條路屬於自己,只是機會是自己去爭取的。

無線遠傳的「雲端通訊」時代


無線遠傳的「雲端通訊」時代  
                                                                                    通訊工程學系  楊正任 教授

 
         當你的指尖輕觸屏幕,感覺立刻分享給遠方的朋友。透過輕巧的行動裝置,我們可以隨時隨處捕捉世界的脈動、傳達即時的訊息及享受個人的娛樂。行動網際網路正在開啟一個無線遠傳的「雲端通訊」新時代,不僅我們的生活方式會深受影響,商業模式及產業發展都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根據思科的預測,由於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蓬勃發展,這世界即將進入「巨量數據」的時代。從2010年到2015年全球的行動寬頻數據交通流量將成長26倍,傳輸速率將增長十倍,而且在後續的幾年還會更快速的成長。這意味著未來十年全球為了改善無線寬頻的環境會大量的投資寬頻網路電信基礎建設,更重要的是新的通訊技術仍然會持續不斷的進步發展來滿足「巨量數據」時代對傳輸速率的殷切企盼。

        「雲端通訊」讓個人電腦可以調用遠端服務器的運算能量、儲存大量的數據資料在雲端的記憶設備,於是個人電腦變的輕薄短小。由於個人電腦不再倚賴本機的運算能力與儲存容量,它的換機週期將會大幅拉長,功能也會實現在各式各樣的行動裝置。可以預見個人電腦的市場將會逐漸衰退,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將代之而起。二十多年來引領台灣高科技發展的個人電腦產業,榮景將回不去了。微軟與英特爾聯手獨霸的局面將被顛覆,谷歌、蘋果及微軟將開啟三強鼎立、群雄並起的新局面。多元多樣的行動網際網路創意服務將會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網際網路也會從電腦聯網走向電視聯網、人人聯網及物物聯網,而各種整合客製服務的固定終端裝置與行動終端裝置也會有大量的需求,這也將為台灣的資通訊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會。

       「雲端通訊」必需建構在完善的寬頻網路電信基礎建設,4G LTE將成為行動寬頻的技術主流。「小細胞基地台」將會用來分擔數據寬頻的流量、解決基地台覆蓋率及住戶抗爭的問題。「智慧天線」的可適性電波束技術將被用來解決「小細胞基地台」間的干擾問題。另外由於70%的無線數據流量都不是在行動中發生,而可提供無線上網的WiFi,其技術成熟且成本低頻寬大,特別是下一代的WiFi可直接以SIM卡自動認證,因此這種電信等級的WiFi將會是最為重要的無線寬頻網路。多種異質通訊網路的混合佈建將是未來行動寬頻電信基礎建設的發展趨勢,對於用戶來說將來的行動裝置會自動選擇最合適的無線寬頻網路來連結。

        「雲端通訊」的發展正在蘊釀一場大時代的變革。2006年電信產業界的百年巨擘Acatel-Lucent市值高達330億美金,但到了2013年其市值掉到只剩26億美金,而在中國大陸才創立兩年的「小米科技」因為推出整合服務具特色的小米手機,2012年募資時公司在市場上被認可的價值就高達五十億美金。另外全世界整合軟硬體服務的廠商如蘋果、谷歌及亞馬遜等,其市值屢創新高,反觀傳統的硬體設備商如思科、諾基亞等,其市值卻不斷下滑,北方電信破產了,戴爾電腦準備下市了。這意味著傳統硬體品牌的商業模式式微了,服務品牌的時代來臨了,而全球的產業分工正開始要排山倒海的重組。

        製造業服務化的趨勢使得廠商必需要有更強大的研發能力來滿足客戶的要求,因此軟硬體的技術研發與設計能力將更為關鍵。特別是在亞太區域的通訊製造產業對於天線、射頻電路(微波組)、基頻訊號處理、通訊系統及應用軟體(系統組)等研發人才將會供不應求。面對這個大時代的變革,連我們在學校的學習思維都要改變。透過寬頻網際網路提供的公開課程,我們可以親聆國際知名大學重量級大師的線上授課。傳統以科系作為籓籬的大學課程已經無法因應時代的快速變化,多元跨域的「學力」更甚於「學歷」。就業市場國際化、人才競爭全球化,外語能力更顯重要,而理論與實務兼具的工程技術能力更是未來產業界迫切需要的人才條件。

        我們即將要面對的變革就宛若一場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海嘯,它正沖擊著那些百年來屹立不搖的城牆,也正要沖垮那些自以為堅固無比的堡壘。我們只有「變」而且要「深層的蛻變」才能順趨勢、創新機。「雲端通訊」的大海嘯正在摧毀著過去,卻也正在為未來開創新的道路。

 

 

 

元智通訊系100級畢業生張祚榮同學經驗分享